成分制备环节溶血血浆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

肖鲲, 王志红, 朱丽莉, 等. 成分制备环节溶血血浆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[J]. 临床血液学杂志, 2012, 25(10): 660-661.
引用本文: 肖鲲, 王志红, 朱丽莉, 等. 成分制备环节溶血血浆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[J]. 临床血液学杂志, 2012, 25(10): 660-661.

成分制备环节溶血血浆报废原因分析与对策

详细信息
    通讯作者: 肖鲲,E-mail:150088025@qq.com
  • 中图分类号: R457.1

  • 目的:通过改进成分制备方法等措施,降低溶血血浆报废率。方法:统计溶血血浆报废情况,分析溶血血浆报废率增高的原因。结果:194袋溶血血浆与季节、制备温度和制备时间等有关,采取措施后报废率由0.049%降低至0.001%。结论:经加强人员培训,控制制备温度和适当延长制备时间等措施,2011年2月后溶血血浆明显减少。
  • 加载中
  • [1]

    熊丽红,苗燕平,何庆华.溶血致血浆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[J].中国输血杂志,2011,24(2):148-149.

    [2]

    韩惠云,李雪英,张国平.红浆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探讨[J].临床输血与检验,2008,10(3):250-251.

  • 加载中
计量
  • 文章访问数:  27
  • PDF下载数:  71
  • 施引文献:  0
出版历程
收稿日期:  2012-03-07

目录